目前31省市均已出臺支持綠色建筑政策及相關補貼標準,例如,北京市對綠色低碳發展項目中單個企業年度獎勵金額最高可達3000萬元,對騰退低效樓宇改造項目最高獎勵可達5000萬元!
那綠色建筑該如何申請,需準備哪些資料,目前有哪些應用廣泛的綠色建筑技術?下方文章將為大家詳細詳細解答以上問題,我匯總了綠色建筑必看的九份資料,包括標準、模板、補貼政策等內容,強烈推薦大家學習!
如果大家需要了解更多建筑領域相關知識,可以點擊《建筑碳排放如何計算?九大要點深度解析(附建筑領域全年降碳資料匯總)》,文章整理了建筑碳排放計算的九大要點及所需參考的標準,還匯總了建筑領域相關的減碳資料,并按照資料類型分為了雙碳路徑、建筑光伏、綠色建筑、建筑標準等十大類。
《綠色工廠怎樣申報,有哪些流程?附行業標準、評價模板、應用案例》
以下為綠色建筑實用工具部分內容
文章目錄
1、綠色建筑必備指南
2、綠色建筑概念特征
3、綠色建筑申報流程
4、綠色建筑評價體系
5、綠色建筑主要技術
01、綠色建筑必備指南:標準、政策、PPT
我匯總了綠色建筑9份深度資料,以下為部分資料介紹
1、綠色建筑標準
我匯總了3份綠色建筑標準,包括《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綠色建筑運行維護技術規范》、《民用建筑綠色性能計算標準》,以下為部分內容截圖,可左右滑動閱讀更多。
2、綠色建筑補貼政策
我將13項國家綠色建筑補貼政策,及31省市33項補貼政策匯總到了Excel表格中。從地方看,目前31省市均已出臺支持綠色建筑政策及相關補貼標準,例如,其中,北京市對綠色低碳發展項目中單個企業年度獎勵金額最高可達3000萬元,對騰退低效樓宇改造項目最高獎勵可達5000萬元。
3、綠色建筑專家PPT
我整理了兩份專家有關綠色建筑的PPT,以下為其中一份,對我國建筑碳排放現狀、鄉村綠色建筑市場機遇、挑戰、實踐等內容進行了梳理。
02、綠色建筑概念特征
什么是綠色建筑?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筑。
綠色建筑三大特征:節約環保、健康舒適、自然和諧。
節約環保就是要求人們在構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尊重生態和減少污染,將人類在構建和使用活動中對地球環境與環境所造成的負荷以及影響,降到最低限度和生態的再造能力范圍之內。
健康舒適就是要求人們在構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過程中,強化對使用者健康和舒適的關注,注重室內空氣質量、水質、聲光熱環境等以人文本、利于健康的有關指標要求,為人們提供一個健康、適用和高效的活動空間。
自然和諧就是要求人們在構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過程中,親近、關愛與呵護人與建筑物所處的自然生態環境,將認識自然、關愛自然、適應自然和諧地統一起來,做到人、建筑與自然和諧共生。
03
綠色建筑申報流程
1、認定標準
綠色建筑三星級標識認定統一采用國家標準,二星級、一星級標識認定可采用國家標準或與國家標準相對應的地方標準。
新建民用建筑采用《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工業建筑采用《綠色工業建筑評價標準》GB/T50878,既有建筑改造采用《既有建筑綠色改造評價標準》GB/T51141。
2、審查程序
綠色建筑標識認定需經申報、推薦、審查、公示、公布等環節,審查包括形式審查和專家審查。
3、申報條件
申報綠色建筑標識的項目應具備以下條件:
- 按照《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等相關國家標準或相應的地方標準進行設計、施工、運營、改造;
- 已通過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并完成備案。
4、申報材料
- 綠色建筑標識申報書和自評估報告;
- 項目立項審批等相關文件;
- 申報單位簡介、資質證書、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等;
- 與標識認定相關的圖紙、報告、計算書、圖片、視頻等技術文件;
- 每年上報主要綠色性能指標運行數據的承諾函。
5、審查內容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應對申報推薦綠色建筑標識項目進行形式審查,主要審查以下內容:
- 申報單位和項目是否具備申報條件;
- 申報材料是否齊全、完整、有效,形式審查期間可要求申報單位補充一次材料。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在形式審查后,應組織專家審查,按照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審查綠色建筑性能,確定綠色建筑等級。對于審查中無法確定的項目技術內容,可組織專家進行現場核查。
6、標識管理
獲得綠色建筑標識的項目運營單位或業主,應強化綠色建筑運行管理,加強運行指標與申報綠色建筑星級指標比對,每年將年度運行主要指標上報綠色建筑標識管理信息系統。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發現獲得綠色建筑標識項目存在以下任一問題,應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整改期限不超過2年:
- 項目低于已認定綠色建筑星級;
- 項目主要性能低于綠色建筑標識證書的指標;
- 利用綠色建筑標識進行虛假宣傳;
- 連續兩年以上不如實上報主要指標數據。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發現獲得綠色建筑標識項目存在以下任一問題,應撤銷綠色建筑標識,并收回標牌和證書:
- 整改期限內未完成整改;
- 偽造技術資料和數據獲得綠色建筑標識;
- 發生重大安全事故。
04
綠色建筑評價體系
中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指標體系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5大類指標組成。
左右滑動查看完整版指標體系
1、評價五大指標體系
安全耐久、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每類指標均包括控制項和評分項,控制項的評定結果應為達標或不達標;評分項和加分項的評定結果應為分值。
2、評價公式
Q=(Q0+Q1+Q2+Q3+Q4+Q5+QA)/10
公式中:
Q——總得分;
Q0——控制項基礎分值,當滿足所有控制項的要求時取400分;
Q1~Q5——分別為評價指標體系5類指標(安全耐久、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的評分項得分;
QA——提高與創新加分項得分。
3、等級劃分
基本級:基本級的綠色建筑應滿足五大指標體系的全部控制項要求。
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均應滿足以下要求:
均應滿足五大指標體系的全部控制項要求,且各類指標的評分項得分不應小于其評分項滿分值的30%。各評分項滿分值如下表所示:
▲綠色建筑評價分值
- 均應進行全裝修,全裝修工程質量、選用材料及產品質量應符合上海市現行有關標準要求。
- 當總得分分別達到60分、70分、85分且滿足下表的技術要求時,綠色建筑等級分別為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
▲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綠色建筑的技術要求
05、綠色建筑主要技術
1、圍護結構保溫系統
外圍護結構保溫,具體指在外墻、屋面、與外界接觸的樓板、外窗系統等采用保溫措施,降低傳熱系數。外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越低,則越有利于有效減少室內外溫差而增加的傳熱。良好的圍護結構保溫系統是建筑綠色低碳運行的基礎和關鍵。
雙層呼吸式玻璃幕墻系統
2、可調節遮陽技術
建筑能耗中50%以上是空調能耗,空調能耗的一半是因為外窗(透明幕墻)的損耗。設置遮陽設施,是減少太陽輻射進入室內的一個有效措施;而采用可調節活動遮陽設施,既可以滿足冬季采光、得熱,又可以滿足夏季降溫與節能,使室內擁有良好的熱舒適性。
可調節遮陽設施包括活動外遮陽設施、中置遮陽(內置百葉中空玻璃)、固定外遮陽加內部高反射率可調節設施等。
中置遮陽體系
3、自然通風
自然通風是指依靠室外風力造成的風壓和室內外空氣溫度差造成熱壓,促使空氣流動,使得建筑室內外空氣進行交換的一種通風方式。自然通風是改善室內空氣品質,降低空調系統在夏季和過渡季節能耗的重要手段。建筑朝向、間距、建筑群的布局、建筑平面布置和門窗大小、位置等都是影響建筑自然通風效果的重要因素。
順應主導風向的通風中庭
4、天然采光
天然采光不僅有利于照明節能,而且有利于增加室內外的自然信息交流,改善空間衛生環境,調節空間使用者的心情。天然采光主要形式除了外窗和玻璃幕墻外,還有采光天窗、采光井、下沉式庭院、導光管等。
中庭采光天井
5、高能效設施設備
建筑的供冷供暖需求、照明需求、辦公需求等大多都涉及設備用能,采用高能效等級的設施設備,對于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的降低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些設備具體包括高效冷熱源設備和水泵風機、變頻技術、高效照明燈具等。
6、可再生能源利用
可再生能源形式多樣,在綠色建筑中主要應用形式包括太陽能系統、地源熱泵系統和空氣源熱泵系統,為建筑提供照明、供暖、熱水等,實現建筑低碳綠色化運行。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
7、節水型器具
建筑使用的生活用水器具的節水性,能直接影響建筑的節水效果。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是指在滿足相同的飲用、廚用、潔廁、洗浴、洗衣等用水功能情況下,較同類常規產品可減少流量或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的器件、用具。
2級用水器具
8、海綿城市技術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在綠色建筑中,通過原位收集、自然凈化、就近利用或回補地下水等技術措施,可以使開發區域盡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環,提升建筑的韌性,保護生態環境。常用的海綿城市技術措施包括下沉式綠地、透水鋪裝、綠色屋頂、雨水回用系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