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導致世界各地極端氣候頻發,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約有120個國家和地區已經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目標。作為減碳先行者,瑞典在可持續發展及現代木建筑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瑞典有著非常豐富的森林資源,在寒冷的氣候中緩慢生長的木材質地優良,適用于重型木結構建筑的建造。木材是可再生、可重復利用、可生物降解的天然綠色材料,在節能減碳的這條道路上,木材大有可為。瑞典木業協會作為行業協會“瑞典森林工業聯合會”的一個部門,一直在推動瑞典木材在建筑等各個領域的市場和價值。
早在2008年,歐洲議會批準了應對氣候變化的一攬子政策,其總體目標是與工業化前的全球氣溫相比,防止全球變暖超過2攝氏度。歐盟同意到2020年必須實現:與1990年的水平相比,至少減少20%的溫室氣體排放;能源效率提高20%;將可再生能源在終端能源消耗中的比例提高到20%;可再生能源在交通運輸領域的能源消耗中占10%。時至如今,這些目標早已達成。在2021年6月28日,歐洲理事會發表公報稱,歐盟國家最終通過了新的《歐洲氣候法案》,為歐盟各國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鋪平了道路。根據氣候法,到2030年,歐盟溫室氣體凈排放量與1990年的水平相比,至少減少55%;2050年前,歐盟各成員國將實現碳中和,即溫室氣體零排放。此外,歐盟建議設定2030年到2050年歐盟范圍內的溫室氣體減排軌跡,以衡量減排進展。
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2020年9月下旬,中國也首次向全球宣布,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迫于氣候變化帶來的各方面影響,全球都正在進行各項舉措以盡快實現碳中和。而合理地使用木材是一個被忽視的解決方向。
木材的固碳作用對氣候的有利影響
樹木在生長過程中,通過光合作用,以碳化合物的形式儲存二氧化碳。(雖然樹木和土壤也會釋放二氧化碳,但它們吸收的二氧化碳比排放的多得多。)森林生長得越快,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樹木生長過程中吸收到體內的二氧化碳,會在木材的整個生命周期內一直保留在內,包括木材被加工木制品之后的階段。因此,從氣候的角度看,進行科學的森林管理并使用木材,要比保持森林原封不動更好。消耗大量木材將其加工成建筑結構框架等大型的、耐用的產品,可以擴大木材的固碳作用,進而緩解溫室效應。
100多年來,瑞典一直很注重可持續的森林管理——每砍伐一棵樹,至少要種植兩棵新樹。因此,瑞典森林的增長量遠大于開采量,木材儲量常年穩步增長,使木材成為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環保可持續建筑材料。
木材在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都是氣候友好型材料。在木材生產階段,與鋼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相比,鋸刨木材和加工木制品所需的能耗相對較低,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樹皮和木屑等副產品也作為生物燃料為鋸木廠干燥窯供能;在木制品的使用階段,木結構建筑和木材產品在其使用周期內始終儲存二氧化碳、木結構建筑易于改造和擴建,因此使用周期較長、木結構建筑能耗低且木材具有良好的保溫性能,可以節省能耗、木材可回收再利用,例如舊建筑中的木材可以回收加工成纖維板,由此可以進一步延長二氧化碳的存儲時間;在末期階段,當木制品不再被使用時,可作為生物燃料,取代化石燃料,這對氣候也十分有利。
樹木生長過程中吸收到體內的二氧化碳,會在木材的整個生命周期內一直保留在內,直到最終作為燃料被燃燒。而我們對于綠色建筑和低碳建筑的評估,往往只關注在建筑建成后的使用運行階段,忽略了建筑材料的全生命周期評估。
當廢棄的木制品被用作燃料或堆肥時,儲存在體內的二氧化碳就被釋放出來。但與化石燃料的碳排放相比,燃燒木材不會向大氣中增加額外的二氧化碳量。而且釋放的二氧化碳又被新種植和生長的樹木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如此循環往復。
現代木結構建筑實現建筑物最小碳足跡
迄今為止,關于建筑物對環境的影響,爭議焦點主要集中在建筑使用階段(從建筑完工到拆除的時間段)。即使我們建造零能耗建筑,建筑材料的生產和建筑施工仍對氣候有巨大的負面影響。所以,為了更全面地了解能源消耗情況,我們還應該關注材料生產和建筑施工階段,使用碳足跡最小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至關重要。
現代木結構建筑滿足建筑對氣候的影響小和建筑節能的雙向需求。木材是大自然本身面對氣候問題的調節適應和解決方法。當我們考慮可持續發展需求時,木材絕對是明智選擇。
根據瑞典中部大學的研究,、一棟四層的木結構建筑可以凈儲存(除去木材生產、加工、運輸和施工建造過程中的能耗)150噸二氧化碳,而其他大規模使用的建筑材料都沒有這種能力。
在瑞典,木結構建筑有著悠久的歷史。木材始終代表著傳統、生態意識和可持續性。
木材是一種可再生的天然材料
在瑞典,每年建筑業的碳排放量,相當于每年所有汽車交通碳排放量的總和,高達1000萬噸二氧化碳。很多評論員表示,人們必須重新審視目前的建造方式和建筑對氣候的影響。
《京都議定書》中關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國際承諾,有利于促進木材在建筑中的使用。許多國家已經提議用木材取代高能耗的建筑材料,將木結構方案作為國家戰略的一部分。全世界對木結構技術的興趣和投資都在增長,甚至在森林資源很少的國家也是如此。
木結構建筑的優點可以總結為五點,其中前四點與材料直接相關,第五點與施工技術有關:
1.砍伐森林獲取木材的過程能耗較低,并且木材中儲存著大量碳中和(碳中和:木材作為燃料被燃燒提供能量時釋放的二氧化碳量與樹木最初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等)生物能。因此,大氣中不會產生額外的二氧化碳。在木結構建筑中儲存二氧化碳是一種周期延長的碳中和。
2.在木材產品使用階段,木材產品儲存的二氧化碳量約與木制品自重相當。
3.在木結構拆卸后,木材作為燃料被燃燒,釋放的能量通常比建造木結構時所消耗的能量更多。這就是碳中和的能源,可以取代化石能源。
4.與其他建筑材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木結構建筑使用的是可再生的自然資源,不消耗不可再生的原材料。
5.木結構建筑施工節約資源,運輸簡便和施工快速。此外,施工場地不大,噪音小,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小。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全球正在實行各種戰略方案以達成碳中和。木結構建筑和木材產品可以充分發揮固碳能力,為盡早實現“雙碳”目標做出貢獻。